“五城同创”撤县建市迈入水西
| 招商动态 |2017-05-19
水西不是梦,水西是一部精彩而悲壮的历史;水西不是田园牧歌,水西是一曲悠远而高昂的交响曲;水西不是稗官野史,水西是一种文化标志。从县城水西公园奢节墓到素朴灵博山古象祠,从中建反字岩到谷里古驿道,从锦星内庄古战场到永燊以著则溪旧址,无一不昭示着黔西是水西的中心腹地。
黔西县城新貌
水西是一部历史
水西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,黔西观音洞出土的各种哺乳动物化石、人类自制砍砸器和周边刃刮削器就是佐证。至秦以前,先后出现了鬼方、卢夷等方国政权,及秦纳入版图至蜀汉,又先后设夜郎诸郡县。据《水西简史》记载:水西作为一个地名而存在,并为世人所认同和熟知,至少可上溯到蜀汉建兴三年,即公元225年,迄今已有1792年的历史。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,自蜀汉建兴三年妥阿哲部落首领济济火受蜀汉始封为王起,至清康熙三十七年即公元1698年,水西第八十五代君长安胜祖“改土归流”止,封号六更,世掌水西长达1474年,在贵州建制最早、世袭最长、占地最广、影响最大,回望这段水西千年史,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堪称奇迹。
县城一角
水西是一种文化
水西文化是独特区域特征的地缘文化。历史上的水西,物华天宝、人杰地灵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水西阿哲部不仅在政权建设上卓有建树,同时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水西文化。一个古彝王国能世存一千多年,一定有其内在的规定性。而这种规定性,就是水西所孕育的独特区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地缘文化。今天的水西,不仅仅需要怀念过去的辉煌,更需要作为各族人民更好的发扬和传承水西文化。水西文化应该融入群众的生活之中。
黔西是传承水西文化的高地。水西古国离我们虽然渐渐远去,但是水西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人文理念却薪火相传。黔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,留下了古驿道、古驿站、古石桥、古碑刻、古象祠、古城池、古战场、古地名等众多文化遗产,水西文化与观音洞文化、阳明文化、红色文化、名人文化、民族民间文化等交相辉映,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水西文化。黔西作为历史上唯一以水西命名的地方,承担起了传承水西文化的重任。现在的黔西,随处可见以“水西”命名的实物实体,仿佛是这里的人们在自豪地向外界宣称:黔西就是水西,黔西是传承水西文化的高地。
水西是一方土地
“水西”指乌江上游六广河、鸭池河以西,是古时内地通往云南的必经之地,也是川、滇、黔三省交界处的战略要塞。据《贵州通志》《大定府志》《黔西州志》《水西简史》记载:明洪武十五年(1382),明廷征云南的将领,看中“果珠”地方乃水西要害,便修筑驻军屯粮的城池,依其座落方位取名“水西城”。此后,“水西”取代了“果珠”名称。古人描绘水西城“前襟龙水、后枕狮山”,誉为“水西要害、贵筑屏藩”,“黔阳锁钥、水西保障”。“水西”地方,在史志书籍中有两指:一是专指今天的黔西城,有时还以“水西”作安氏的代称。二是泛指彝族安氏土司的一个则溪地,即水内(水西)四十二目,包括现在的黔西、金沙、大方、织金、纳雍、毕节、水城、六枝、普定等地;水外(水东)六目,如今贵阳市的贵阳城区、开阳、修文、息烽、清镇等地,合称“水西”四十八部。
水西是一座城池
据《贵州通志》《大定府志》《黔西州志》《水西简史》记载:明朝初年,云南和黔西北的地方部族政权未归附明廷,云南元梁王暗中与乌撒(今威宁一带)彝族首领结盟,共同对抗明军,并不时派兵骚扰已归附明廷的水西地区。洪武十四年(1381年)秋,明廷任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,率左副将沭英及步骑三十万征云南。使安陆侯吴复仍领赣州等卫官兵万余人渡鸭水(今鸭池河)进入水西,分踞要害,筑城戍守。大军进至水西“郭张”地安营扎寨。“郭张”(彝语:河湾畔的坝子)即今日黔西城所在地。吴复见这里地形险要,前有河流(今南门河)河水湍急,后有大山(原后山坡,今观农台)树林茂密,中间是一片高地(今大府坝周围)视野开阔,是易守难攻之地,便在此修城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三月动工,五月完工。吴复向朝廷呈报军情时,言已筑“水西城”驻防,这便是水西古城名称的起源,建城历史迄今已达635年。奢香夫人所建“龙场九驿”设在水西城的驿站亦称“水西驿”。明崇祯三年(1630年)至清康熙四年(1665年),水西宣慰使司以水西城为设治地,辖11个则溪四十二目。清康熙五年(1666年),吴三桂平水西后,奏请清廷以则窝、以著、雄所三则溪置“黔西府”。自此,黔西名取代水西名。
水西是一种情结
在黔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,作为生活在水西故地上的黔西人,各民族都在述说水西:三国时期,孔武有力的妥阿哲(汉文献称“济济火”)因帮诸葛亮南征有功而被封为罗甸国王史开一方;明代洪武十七年(公元1384年),深明大义的奢香夫人止兵戈、开九驿、扶农桑、兴儒学为水西各族人民造福;明正德元年(1506年),秉承理学独创心学的王阳明贬谪龙场驿结谊安贵荣撰写《象祠记》讲学水西地教化众生;清康熙三年(1664年),叛明明将反满满臣吴三桂为其野心进剿水西为祸百姓,留下多少万人坟。水西是黔西人绕不开的话题,割不断的情结。数百年以来,黔西县的驿站、城池、公园、宾馆酒店、小区、广场街道等都冠以“水西”之名,如水西驿站、水西公园、水西古城、水西宾馆、水西广场、水西大道、水西半岛、水西洞、水西大酒店、水西园小区等,“水西”无时不在黔西人的心中,而且达到身影随行。
综上所述,“水西”作为历史地理名词,最早出现在汉后主建兴三年(公元225),终于清康熙三十七年(1698)。历时长达1474年,水西城(今黔西城)筑于明洪武十五年(1382)。“水西城”“水西驿”均在黔西,黔西作为历史上唯一以水西命名的地方,史籍记载明确,历史渊源深厚,承续关系清晰,黔西县撤县设市申报拟以“水西市”命名,凸显了黔西悠久深远的历史和文化,有利于历史地名文化的传承、保护和发展。
黔西县历史文化厚重、民族文化多彩、山水风光秀丽,“十三五”时期,县委、县政府将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升到与“生态立县、科教兴县、工业富县、基建强县”四大发展战略同等的高度。2017年年初,全县启动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。
县城风貌
然而多年来由于黔西县在基础设施、资金投入、招商引资、规划布局、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局限,造成全县旅游开发存在“五有五缺”现象和“五大短板”。一是“全景式打造”有资源缺资金,招商引资瓶颈成为发展全域旅游的短板;二是“全季节体验”有景点缺链接,冬季旅游成为发展全域旅游的短板;三是“全区域管理、全方位服务”有理念缺实体,专业化管理欠缺成为发展全域旅游的短板;四是“全产业发展”有规划缺项目,产业拉动不足成为发展全域旅游的短板;五是“全社会参与”有宣传缺机制,旅游从业人员积极性不高成为发展全域旅游的短板。
水西公园
按照贵州省打造山地康养旅游目的地的要求,结合黔西“人文水西、魅力花都”的旅游发展定位,在逐步完善全域旅游规划的基础上,黔西县通过落实“四加一推”不断补齐短板,让发展旅游成为百姓富、生态美的助推剂。
绿化乡大海子
一是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,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文化底蕴的支撑。以举办旅发大会为契机,在修复古象祠、兵部尚书李世杰墓院等一批人文景观的基础上,对丁扬斌故居、三楚宫、古佛堂、大关盐号、安氏土司庄园、太来古民居等进行修复保护,推进以人文景观龙头的景区开发,为多业态下的旅游发展不多挖掘提供厚重文化底蕴。
二是加大旅游资源的规划力度,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方向保障。全面推进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,确保6月中旬修改完善。深入谋划远景旅游发展项目,策划18个项目列入《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》,9个景区、5条旅游公路、3个服务设施、7个乡村旅游、2个养生健康、4个旅游商品、26座旅游厕所、5个精品客栈项目被列为“十三五”规划重点项目。着力把黔西建设成为“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”和“贵州山地康养精品旅游集散地”。
柳岸水乡
三是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,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基础保障。围绕“自然风光重点打造龙头景区、乡村旅游重点升级提标”的思路,引导社会资金以融资、PPP合作等模式整合零碎的旅游资源,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打造,把旅游资源变成旅游产品。2017年已引资11.87亿元投资开发中果河大话西游主题漂流项目,通过PPP模式投资1亿元打造丁扬斌故居修复重建、中建营盘乡村旅游、大关丘林红色旅游、莲城坪子翡翠湖开发四个旅游项目。计划引资16亿元开发素朴水西洞旅游项目、雨朵扯泥温泉项目,引资8亿元盘活水西古城文化产业园。采取PPP模式投资10亿元对全县乡村旅游进行整体升级打造。
鸭池河大桥
四是加快旅游公司实体化建设,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平台保障。2016年10月,黔西县政府独立注资成立黔西县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。2017年3月,县第十七届人民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原则同意了《黔西县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体制改革方案》,根据会议精神,由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代县委组织部起草了《关于遴选干部到黔西县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任职的实施方案》,通过遴选任用干部到旅投公司组建管理团队。一些列改革措施有效解决了黔西旅游产业机制不活、人员不强、平台不广的问题,推进了黔西旅游从“散、小、乱”向实体化、专业化的方向蜕变。
五是推进“文旅”、“农旅”、“旅游+扶贫”等模式,实现到黔游从旅游到旅行到旅居的转变。一是“文旅游+文化”推进文旅融合。二是“旅游+园区”推进园旅融合。三是“旅游+农业”推进农旅融合。四是“旅游+城镇”推进城旅融合。五是“旅游+健康”推进旅游与大健康融合。 六是“旅游+生态”推进旅游与生态建设相融合。七是“旅游+工业”促进特色工业发展;八是“旅游+服务”促进服务业现代化、标准化;九是“旅游+大数据”促进智慧旅游;十是“旅游+扶贫”促进脱贫攻坚。
通过以上模式做长产业链,以多业态形式赋予黔西全域旅游更深的内涵,开创黔西旅游新局面,打造“传奇水西、康养花都”旅游目的地,为助推决胜脱贫攻坚、同步全面小康,建设百姓富、生态美的新黔西发挥积极的作用。
在撤县设市与“五城同创”的关键时期,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也有了一个新的高度。近年来,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、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、老百姓未能有良好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,导致我县的“母亲河”——水西河河道有大量垃圾,甚至已发出恶臭,国家关于“黑臭水”治理和“河长制”制度的推行,开展“两修”工程即生态修复、城市修补,那么整治水西河已刻不容缓。
河道清淤,为母亲河“洗澡”。为打造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,在5月汛期到来之前完成清淤任务,为母亲河“洗澡”。治理近五、六年来由于一直未清淤,淤泥堵塞影响汛期安全、污染严重问题并保障行洪通畅,拟以钢化坝作分界点,将河道分为三个标段同时进行作业。一标段从2号钢化坝至4号钢化坝(西门老桥至三角广场);二标段从4号钢化坝至6号钢化坝(三角广场至豪庭);三标段从6号钢化坝至7号钢化坝(豪庭至湿地公园),总全长6652米,清淤方量约87776立方。5月15日,黔西城管局已着手清淤工程,一标段出动挖掘机5台,对向阳桥进行清淤;二标段出动挖掘机3台,对中心医院后面及水西园前面河道进行清淤;三标段共用2台挖掘机,对浙江大酒店附近进行清淤。在清淤工作实施过程中,19项突出环境问题整改,接通贯城河管网、治理污染严重的问题均会得到落实与解决。
完善机制,常态化管理。河道清淤工作需要常抓不懈,我县城管局已拟定水西河河道清淤治理实施方案,并指定部门管理,以“两清一修一建”为标准,实现清理垃圾、清出淤泥、修复损坏河道设施,建立长效管理机制;明确了河道管护“四无”标准,即河道管护必须做到河面无漂浮物、河坎无垃圾、河岸无违章搭建、河内无阻水障碍物。
预防为主,防重于治。清淤工程启动的同时,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预防比清理更为重要的道理,加强部门监督管理、提高群众环保意识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保护母亲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,改变“屋内现代化、屋外脏乱差”是我们应尽的义务,扎实做好环境整治工作,有力助推“五城同创”。
往期精彩内容
假如,潘金莲知道有个水西网事信息平台
黔西人自己的网上商铺,门面费只要30块钱,还不赶快来抢!
【水西网事】原创视频欣赏
黔西方言:有文化的吹牛叫艺术
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,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,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。